【水韵江苏•一景一诗一书】江苏省书法院精品巡展(泰州站)作品欣赏_泰州美术馆
新闻中心

【水韵江苏•一景一诗一书】江苏省书法院精品巡展(泰州站)作品欣赏

作者:圈圈  来源:泰州美术馆  发表时间:2022-6-14  点击:4511

图片


编者按:2022年6月10日——2022年6月18日,“水韵江苏•一景一诗一书”江苏省书法院精品巡展(泰州站)在泰州美术馆展出。现将展览中泰州诗词的书法作品配以景点图片及诗词赏析,敬请欣赏。


图片

长按扫描识别观看全景VR展厅

泰州古称“海阳”,西汉初设县,当时地处海边高地,故称“海陵县”。东晋设海陵郡。南唐时始为州治,名“泰州”沿用至今。

泰州位于苏中入江达海5条航道的交汇处。自古就有“水陆要津,咽喉据郡”之称,是上海都市圈、南京都市圈、苏锡常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。人文荟萃、名贤辈出,有“儒风之盛,夙冠淮南”之誉,是施耐庵、郑板桥、梅兰芳的故乡。泰州文化底蕴深厚,历代诗词描写泰州或与泰州有关的不胜枚举。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西晋左思的“海陵之仓,则红粟流衍”。这一句出自曾引起“洛阳纸贵”的《吴都赋》,使得“海陵红粟”成为泰州之代名词。千百年来,泰州风调雨顺,安定祥和,被誉为祥瑞福地、祥泰之州。马可•波罗盛赞“这城不大,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”。

泰州太美,顺风顺水。古城兼融吴楚越之韵,汇聚江淮海之风,是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。泰州旅游资源丰富,名胜古迹众多,光孝寺、崇儒祠、城隍庙、安定书院、日涉园、望海楼及梅兰芳纪念馆、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传承历史,文脉灵动;溱湖湿地、凤城河、千垛菜花、水上森林、天德湖公园、古银杏森林等自然生态景观,风光绮丽,名闻四海;中国溱潼会船节、梅兰芳京剧艺术节、郑板桥艺术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大放异彩,吸引着众多游客。各种人文古迹、自然生态景观、红色旅游景区以及民俗节庆活动等使泰州旅游方兴未艾。






图片

李啸  书

97cm×181cm





泰州南宋•文天祥予至海陵问程,趋通州凡三百里河道,北与寇出没其间,真畏途也。
羁臣家万里,天目鉴孤忠。心在坤维外,身游坎窞中。长淮行不断,苦海望无穷。晚鹊传佳耗,通州路已通。

这首五律,音韵婉转,对仗工稳,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担忧,以及盼望见到亲人、回到南宋朝廷的急切心情。德祐二年(1276),文天祥出使元军,面对元相伯颜义正辞严而被扣留,押解北上,途经镇江得以逃脱。他计划与淮西、淮东的宋朝守军联合抗元,以图复国,可是受到制置使李庭芝的怀疑,诗人从真州(仪征)、扬州转道高邮、泰州,欲往通州,取海道南归,而通州尚有三百里水路之遥,且“北与寇出没其间”。傍晚时分,行至天目山,文天祥系舟登岸,漫步山顶,南望临安,想到抗元复国大业未成,虽畏途遥遥,然忠心不改,天目可鉴。心头千波万浪,巨涛汹涌,遂吟成激越的《泰州》诗,他相信天目山会为他作证的。

图片

凤城河风景区





图片

卢立彬 书

180cm×97cm





登望海楼明•徐爌蜃气微茫曙色开,海门东下是蓬莱。飞楼绝壁青霄起,危堞连甍紫气回。万顷春潭龙正卧,五云朝日凤还来。凭高落笔摇山岳,谁似相如作赋才。

在泰州城的东南角原有一座高楼,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(1229),初名“海阳楼”。后屡废屡建,楼名亦随之更易。明称“望海楼”,清曰“靖海楼”“鸣凤楼”。登楼远眺,沧溟入目,故人们一直喜欢把它称做“望海楼”。此楼东倚城垣,西邻文庙,明清两代为泰州名胜。遗憾的是,抗日战争期间拆除城墙时,这座古人看作“文运命脉”的名楼也被拆毁了。

望海楼之所以会成为泰州的一座名楼,这与历代文人墨客写了不少登楼望海的诗篇不无关系。尽管明代人在楼上已看不到海,但诗人们怀着对大海的一片深情,登楼远望,浮想联翩,写出了不少气象万千的作品。向东南遥望,水天一体相连,海门二山依稀,大有江海波涛汹涌之势,才有了这番眼福和感悟。此时想来,作者不先写楼。在云雾笼罩之中,时有时无,加以映衬。“万顷春潭龙正卧,五云朝日凤还来”一联尤为绝妙。楼高得可让人的视线穿越万水千山,直达东海,更是为了说明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道理。

望海楼所以会成为泰州的一座名楼,还因为是大海孕育了泰州这片土地,是大海滋哺了世世代代泰州人,泰州与大海结下了难解的情缘。从望海楼联想到大海,就会使人情不自禁地发古之幽情,赞叹大自然的威力,相信“沧海桑田”原来并非神话。

图片

望海楼



图片

宇文家林 书

180cm×97cm





庆云清梵明•陈继畴

上方台殿白云流,香气经声事事幽。

劫后旃檀金在布,现来空色相难求。

芙蓉隔水千峰暮,沆瀣当庭万籁秋。

礼罢梵王心似水,幻身何暇问沉浮。

这是一首题寺诗。作者为寺院题诗,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,只是尽情描写当地美景和奇趣,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,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“清峭”深邃的意境。诗人一开始就坦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,语言通俗,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。接着,诗人撷取了最具美感的镜头——艺术再现了庆云寺大殿的无限风光。

写江南众山的远姿:“芙蓉隔水千峰暮。”纵目瞭望,遥远的群山,重峦叠嶂,点点峰尖,如碧海浪涌。这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图,令人游目骋怀,开阔心胸。只有居高临下,放眼天边,才能把群山写得这样形神俱活,气势磅礴。

蕙风如薰,甘露如醴。诗人后写 “沆瀣当庭万籁秋”,秋风甘露流芳,让人有一种玄虚的禅境,有一种哲学的悠思,有一种诗情的遐想。是“烦恼清、智慧长、菩提生”,刹那间让人似有超世脱俗,修炼出空灵的顿悟。

最后,诗人深情写道:“礼罢梵王心似水,幻身何暇问沉浮。”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,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、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。

这首诗情景交融,妙合无垠。那情是触景而生,情中有景;那景是缘情而生,景中含情。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,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,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次、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。图片兴化市千垛田



图片

白鹤 书

180cm×96cm





馆拱极台拨闷

清•孔尚任

拱极台高俯碧流,隔溪风物眼中收。宰官亦且乘渔艇,水鸟公然宿县楼。海上乡书常隔月,雨余荷气忽成秋。昭阳北去无穷浪,早闭门窗夜夜愁。这是一首写拱极台的七律。清朝初年,国子监博士孔尚任在泰州里下河一带治水,曾驻拱极台上,一边潜心修改《桃花扇》书稿,一边写下14首有关拱极台的诗词。

拱极台在海子池北岸。南宋宝庆元年(1225)建,上有襟淮楼。明中期改名拱极台。孔尚任曾寓居于此。孔尚任一生经历大起大落,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沉着、宁静的心。“宰官亦且乘渔艇,水鸟公然宿县楼”。取景真实,幽默风趣,他从容不迫的心境造就了他典丽沉着、真朴高古的创作特点。一词一句都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。琢句精工,稳贴整秀,绘出了一幅清丽画卷。


图片口岸雕花楼景区



图片

陆衡 书

138cm×69cm





 谒岳武穆祠

清•吴嘉纪

祠宇巍然俯一城,背人瞻拜泪纵横。草荒石径牛羊乱,风急山门鼓角声。河北当年轻与敌,中原今日复谁争?檐前历历江南岫,怅望徒伤野老情。这是一首咏史诗。诗人借用历史上的人物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。吴嘉纪身逢明清易代之际,目睹清兵残行,满腔悲愤,于是绝意仕进, 隐居东淘,专于诗。吴嘉纪每至南京总要登临名胜,凭吊亡明,许多诗作均透发出深沉而凄凉的亡国哀思,故国深情可见一斑。“祠宇巍然俯一城,背人瞻拜泪纵横”,作者独自哀伤,内心不为人知的抗清情怀。“草荒石径牛羊乱”,岳飞曾经抗金的地方已经很荒凉,而眼前“风急山门鼓角声”的萧杀之景在对比之下更显凄凉。昔日“河北当年轻与敌”,今日中原已为女真族后人占领,“复谁争”写出作者的伤心之极,禾黍之悲油然而生。


图片

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




图片

李双阳 书

49cm×180cm 





泰州光孝寺

清•胡海平

喜过光孝寺,为访五贤堂。远忆虞翻宅,还思教授乡。径松攒古色,庭竹耐秋霜。僧舍西城畔,陂塘送晚凉。

这是一首融入隐隐喜悦与淡淡乡愁的诗。诗人远隔千山万水来到江南,发现任职地第一寺院与家乡古刹同名。一方面把广州和泰州南北两座光孝寺联在了一起,一方面揭示了泰州佛教文化与北宋时期文化传统的深长渊源。虞翻是东吴时经学家,浙江人,曾贬谪岭南。作者是广东人。“虞翻宅”指的是广州光孝寺,“教授乡”指泰州。

五贤之中,胡瑗是泰州人。其他人有的是长期在泰州任职,有的是父辈在泰州任官,自己从小跟随在泰州学习,后为泰州作出了贡献。这里主要从佛教的角度说明他们与泰州的关系。光孝寺中的五贤堂,为泰州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,影响后人达千年之久。五位先贤爱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、重教兴学的奉献精神和勤奋好学的开拓意识,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。


图片

泰州老街





图片

郭列平 书

148cm×38cm






对食戏作

南宋·陆游

香粳炊熟泰州红,苣甲蒪丝放箸空。不为休官须惜费,从来简俭作家风。


图片

稻河古街



图片

郑长安 书

180cm×53cm





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

北宋•范仲淹

东南沧海郡,幕府清风堂。诗书对周孔,琴瑟亲羲皇。君子不独乐,我朋来远方。芝兰一相接,岂特十步香。德星一相聚,直有千载光。道味清可挹,文思高若翔。笙磬得同声,精色皆激扬。栽培尽桃李,栖止皆鸾皇。琢玉作镇圭,铸金为干将。猗哉滕子京,此意久而芳。

这首五古开宗明义,泰州地处东部海边,历史上为海陵郡治,故诗称“东南沧海郡”。“幕府清风堂”,“幕府”,古代将帅带兵在外,无固定住所,以帐幕为府署,故称幕府,后来对一般地方衙署也通称幕府。唐杜甫《宿府》诗“清秋幕府井梧寒,独宿江城蜡炬残”,即用其义。此二句意谓在泰州州府内有一座清风堂。接下来描述和赞叹滕子京在清风堂以文会友的情景。滕子京以此作为以文会友之所,题称“滕从事文会堂”,句称“幕府清风堂”,说法不同而已。

此诗为泰州文苑留下一段佳话。诗中有“君子不独乐”之句,这与二十三年后,滕知岳州重修岳阳楼,请范作《岳阳楼记》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同一机杼。范滕二人在泰期间,修筑捍海堤堰,抑制里下河水灾,民享其利。这也证明了范、滕二人将先忧后乐和不独乐的思想付诸实践。


图片

 梅兰芳公园




图片

提俊丰 书

190cm×70cm






日涉园送春

送·查慎行

惊雷掣电夜窗明,忽转云头又放晴。梦里似曾听雨过,晓来不碍看山行。红衣匝地枝枝瘦,翠幄支天叶叶清。游兴有馀春向尽,暂时经眼倍关情。


图片

兴化四牌楼




图片

黄明 书

34cm×180cm





满庭芳

清•蒋春霖

秋水时至,海陵诸村落辄成湖荡。小舟来去,竟日在芦花中。余居此既久,亦忘岑寂。乡人偶至,话及兵革,咏“我亦有家归未得”之句,不觉怅然。

黄叶人家,芦花天气,到门秋水成湖。携尊船过,帆小入菰蒲。谁识天涯倦客,野桥外、寒雀惊呼。还惆怅、霜前瘦影,人似柳萧疏。

愁予。空自把、乡心寄雁,泛宅依凫。任相逢一笑,不是吾庐。漫托鱼波万顷,便秋风、难问莼鲈。空江上,沉沉戍鼓,落日大旗孤。

此词作于咸丰十年(1860),描写了太平军所引起的动乱以及词人无可奈何的愁思。其中提到的“鱼波万顷”当指溱湖。作为一个曾经为官的知识分子,蒋春霖自然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平息战乱,重整河山;但战争的形势却不容乐观。词中最后几句拉开去写长江上清政府的战备,兵船上旗帜相当孤单,戍鼓沉沉,看不到多少希望——这大约是前来探望他的同乡所介绍的情况吧。当时水网深处的溱潼属东台县,因地理位置特殊,没有受到战乱的任何影响,民间的生活一切正常,传统悠久的会船照样进行。
图片

溱潼会船


图片


编者按:2022年6月10日——2022年6月18日,“水韵江苏•一景一诗一书”江苏省书法院精品巡展(泰州站)在泰州美术馆展出。现将展览中泰州诗词的书法作品配以景点图片及诗词赏析,敬请欣赏。


图片

长按扫描识别观看全景VR展厅

泰州古称“海阳”,西汉初设县,当时地处海边高地,故称“海陵县”。东晋设海陵郡。南唐时始为州治,名“泰州”沿用至今。

泰州位于苏中入江达海5条航道的交汇处。自古就有“水陆要津,咽喉据郡”之称,是上海都市圈、南京都市圈、苏锡常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。人文荟萃、名贤辈出,有“儒风之盛,夙冠淮南”之誉,是施耐庵、郑板桥、梅兰芳的故乡。泰州文化底蕴深厚,历代诗词描写泰州或与泰州有关的不胜枚举。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西晋左思的“海陵之仓,则红粟流衍”。这一句出自曾引起“洛阳纸贵”的《吴都赋》,使得“海陵红粟”成为泰州之代名词。千百年来,泰州风调雨顺,安定祥和,被誉为祥瑞福地、祥泰之州。马可•波罗盛赞“这城不大,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”。

泰州太美,顺风顺水。古城兼融吴楚越之韵,汇聚江淮海之风,是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。泰州旅游资源丰富,名胜古迹众多,光孝寺、崇儒祠、城隍庙、安定书院、日涉园、望海楼及梅兰芳纪念馆、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传承历史,文脉灵动;溱湖湿地、凤城河、千垛菜花、水上森林、天德湖公园、古银杏森林等自然生态景观,风光绮丽,名闻四海;中国溱潼会船节、梅兰芳京剧艺术节、郑板桥艺术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大放异彩,吸引着众多游客。各种人文古迹、自然生态景观、红色旅游景区以及民俗节庆活动等使泰州旅游方兴未艾。






图片

李啸  书

97cm×181cm





泰州南宋•文天祥予至海陵问程,趋通州凡三百里河道,北与寇出没其间,真畏途也。
羁臣家万里,天目鉴孤忠。心在坤维外,身游坎窞中。长淮行不断,苦海望无穷。晚鹊传佳耗,通州路已通。

这首五律,音韵婉转,对仗工稳,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担忧,以及盼望见到亲人、回到南宋朝廷的急切心情。德祐二年(1276),文天祥出使元军,面对元相伯颜义正辞严而被扣留,押解北上,途经镇江得以逃脱。他计划与淮西、淮东的宋朝守军联合抗元,以图复国,可是受到制置使李庭芝的怀疑,诗人从真州(仪征)、扬州转道高邮、泰州,欲往通州,取海道南归,而通州尚有三百里水路之遥,且“北与寇出没其间”。傍晚时分,行至天目山,文天祥系舟登岸,漫步山顶,南望临安,想到抗元复国大业未成,虽畏途遥遥,然忠心不改,天目可鉴。心头千波万浪,巨涛汹涌,遂吟成激越的《泰州》诗,他相信天目山会为他作证的。

图片

凤城河风景区





图片

卢立彬 书

180cm×97cm





登望海楼明•徐爌蜃气微茫曙色开,海门东下是蓬莱。飞楼绝壁青霄起,危堞连甍紫气回。万顷春潭龙正卧,五云朝日凤还来。凭高落笔摇山岳,谁似相如作赋才。

在泰州城的东南角原有一座高楼,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(1229),初名“海阳楼”。后屡废屡建,楼名亦随之更易。明称“望海楼”,清曰“靖海楼”“鸣凤楼”。登楼远眺,沧溟入目,故人们一直喜欢把它称做“望海楼”。此楼东倚城垣,西邻文庙,明清两代为泰州名胜。遗憾的是,抗日战争期间拆除城墙时,这座古人看作“文运命脉”的名楼也被拆毁了。

望海楼之所以会成为泰州的一座名楼,这与历代文人墨客写了不少登楼望海的诗篇不无关系。尽管明代人在楼上已看不到海,但诗人们怀着对大海的一片深情,登楼远望,浮想联翩,写出了不少气象万千的作品。向东南遥望,水天一体相连,海门二山依稀,大有江海波涛汹涌之势,才有了这番眼福和感悟。此时想来,作者不先写楼。在云雾笼罩之中,时有时无,加以映衬。“万顷春潭龙正卧,五云朝日凤还来”一联尤为绝妙。楼高得可让人的视线穿越万水千山,直达东海,更是为了说明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道理。

望海楼所以会成为泰州的一座名楼,还因为是大海孕育了泰州这片土地,是大海滋哺了世世代代泰州人,泰州与大海结下了难解的情缘。从望海楼联想到大海,就会使人情不自禁地发古之幽情,赞叹大自然的威力,相信“沧海桑田”原来并非神话。

图片

望海楼



图片

宇文家林 书

180cm×97cm





庆云清梵明•陈继畴

上方台殿白云流,香气经声事事幽。

劫后旃檀金在布,现来空色相难求。

芙蓉隔水千峰暮,沆瀣当庭万籁秋。

礼罢梵王心似水,幻身何暇问沉浮。

这是一首题寺诗。作者为寺院题诗,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,只是尽情描写当地美景和奇趣,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,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“清峭”深邃的意境。诗人一开始就坦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,语言通俗,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。接着,诗人撷取了最具美感的镜头——艺术再现了庆云寺大殿的无限风光。

写江南众山的远姿:“芙蓉隔水千峰暮。”纵目瞭望,遥远的群山,重峦叠嶂,点点峰尖,如碧海浪涌。这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图,令人游目骋怀,开阔心胸。只有居高临下,放眼天边,才能把群山写得这样形神俱活,气势磅礴。

蕙风如薰,甘露如醴。诗人后写 “沆瀣当庭万籁秋”,秋风甘露流芳,让人有一种玄虚的禅境,有一种哲学的悠思,有一种诗情的遐想。是“烦恼清、智慧长、菩提生”,刹那间让人似有超世脱俗,修炼出空灵的顿悟。

最后,诗人深情写道:“礼罢梵王心似水,幻身何暇问沉浮。”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,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、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。

这首诗情景交融,妙合无垠。那情是触景而生,情中有景;那景是缘情而生,景中含情。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,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,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次、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。图片兴化市千垛田



图片

白鹤 书

180cm×96cm





馆拱极台拨闷

清•孔尚任

拱极台高俯碧流,隔溪风物眼中收。宰官亦且乘渔艇,水鸟公然宿县楼。海上乡书常隔月,雨余荷气忽成秋。昭阳北去无穷浪,早闭门窗夜夜愁。这是一首写拱极台的七律。清朝初年,国子监博士孔尚任在泰州里下河一带治水,曾驻拱极台上,一边潜心修改《桃花扇》书稿,一边写下14首有关拱极台的诗词。

拱极台在海子池北岸。南宋宝庆元年(1225)建,上有襟淮楼。明中期改名拱极台。孔尚任曾寓居于此。孔尚任一生经历大起大落,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沉着、宁静的心。“宰官亦且乘渔艇,水鸟公然宿县楼”。取景真实,幽默风趣,他从容不迫的心境造就了他典丽沉着、真朴高古的创作特点。一词一句都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。琢句精工,稳贴整秀,绘出了一幅清丽画卷。


图片口岸雕花楼景区



图片

陆衡 书

138cm×69cm





 谒岳武穆祠

清•吴嘉纪

祠宇巍然俯一城,背人瞻拜泪纵横。草荒石径牛羊乱,风急山门鼓角声。河北当年轻与敌,中原今日复谁争?檐前历历江南岫,怅望徒伤野老情。这是一首咏史诗。诗人借用历史上的人物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。吴嘉纪身逢明清易代之际,目睹清兵残行,满腔悲愤,于是绝意仕进, 隐居东淘,专于诗。吴嘉纪每至南京总要登临名胜,凭吊亡明,许多诗作均透发出深沉而凄凉的亡国哀思,故国深情可见一斑。“祠宇巍然俯一城,背人瞻拜泪纵横”,作者独自哀伤,内心不为人知的抗清情怀。“草荒石径牛羊乱”,岳飞曾经抗金的地方已经很荒凉,而眼前“风急山门鼓角声”的萧杀之景在对比之下更显凄凉。昔日“河北当年轻与敌”,今日中原已为女真族后人占领,“复谁争”写出作者的伤心之极,禾黍之悲油然而生。


图片

兴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园




图片

李双阳 书

49cm×180cm 





泰州光孝寺

清•胡海平

喜过光孝寺,为访五贤堂。远忆虞翻宅,还思教授乡。径松攒古色,庭竹耐秋霜。僧舍西城畔,陂塘送晚凉。

这是一首融入隐隐喜悦与淡淡乡愁的诗。诗人远隔千山万水来到江南,发现任职地第一寺院与家乡古刹同名。一方面把广州和泰州南北两座光孝寺联在了一起,一方面揭示了泰州佛教文化与北宋时期文化传统的深长渊源。虞翻是东吴时经学家,浙江人,曾贬谪岭南。作者是广东人。“虞翻宅”指的是广州光孝寺,“教授乡”指泰州。

五贤之中,胡瑗是泰州人。其他人有的是长期在泰州任职,有的是父辈在泰州任官,自己从小跟随在泰州学习,后为泰州作出了贡献。这里主要从佛教的角度说明他们与泰州的关系。光孝寺中的五贤堂,为泰州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,影响后人达千年之久。五位先贤爱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、重教兴学的奉献精神和勤奋好学的开拓意识,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。


图片

泰州老街





图片

郭列平 书

148cm×38cm






对食戏作

南宋·陆游

香粳炊熟泰州红,苣甲蒪丝放箸空。不为休官须惜费,从来简俭作家风。


图片

稻河古街



图片

郑长安 书

180cm×53cm





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

北宋•范仲淹

东南沧海郡,幕府清风堂。诗书对周孔,琴瑟亲羲皇。君子不独乐,我朋来远方。芝兰一相接,岂特十步香。德星一相聚,直有千载光。道味清可挹,文思高若翔。笙磬得同声,精色皆激扬。栽培尽桃李,栖止皆鸾皇。琢玉作镇圭,铸金为干将。猗哉滕子京,此意久而芳。

这首五古开宗明义,泰州地处东部海边,历史上为海陵郡治,故诗称“东南沧海郡”。“幕府清风堂”,“幕府”,古代将帅带兵在外,无固定住所,以帐幕为府署,故称幕府,后来对一般地方衙署也通称幕府。唐杜甫《宿府》诗“清秋幕府井梧寒,独宿江城蜡炬残”,即用其义。此二句意谓在泰州州府内有一座清风堂。接下来描述和赞叹滕子京在清风堂以文会友的情景。滕子京以此作为以文会友之所,题称“滕从事文会堂”,句称“幕府清风堂”,说法不同而已。

此诗为泰州文苑留下一段佳话。诗中有“君子不独乐”之句,这与二十三年后,滕知岳州重修岳阳楼,请范作《岳阳楼记》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同一机杼。范滕二人在泰期间,修筑捍海堤堰,抑制里下河水灾,民享其利。这也证明了范、滕二人将先忧后乐和不独乐的思想付诸实践。


图片

 梅兰芳公园




图片

提俊丰 书

190cm×70cm






日涉园送春

送·查慎行

惊雷掣电夜窗明,忽转云头又放晴。梦里似曾听雨过,晓来不碍看山行。红衣匝地枝枝瘦,翠幄支天叶叶清。游兴有馀春向尽,暂时经眼倍关情。


图片

兴化四牌楼




图片

黄明 书

34cm×180cm





满庭芳

清•蒋春霖

秋水时至,海陵诸村落辄成湖荡。小舟来去,竟日在芦花中。余居此既久,亦忘岑寂。乡人偶至,话及兵革,咏“我亦有家归未得”之句,不觉怅然。

黄叶人家,芦花天气,到门秋水成湖。携尊船过,帆小入菰蒲。谁识天涯倦客,野桥外、寒雀惊呼。还惆怅、霜前瘦影,人似柳萧疏。

愁予。空自把、乡心寄雁,泛宅依凫。任相逢一笑,不是吾庐。漫托鱼波万顷,便秋风、难问莼鲈。空江上,沉沉戍鼓,落日大旗孤。

此词作于咸丰十年(1860),描写了太平军所引起的动乱以及词人无可奈何的愁思。其中提到的“鱼波万顷”当指溱湖。作为一个曾经为官的知识分子,蒋春霖自然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平息战乱,重整河山;但战争的形势却不容乐观。词中最后几句拉开去写长江上清政府的战备,兵船上旗帜相当孤单,戍鼓沉沉,看不到多少希望——这大约是前来探望他的同乡所介绍的情况吧。当时水网深处的溱潼属东台县,因地理位置特殊,没有受到战乱的任何影响,民间的生活一切正常,传统悠久的会船照样进行。
图片

溱潼会船




Copyright Right © 2014 # Powered By 泰州美术馆   苏ICP备14049077号-1

苏公网安备 3212050201016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