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风千古-马士达书法作品展_泰州美术馆
新闻中心

贞风千古-马士达书法作品展

作者:泰州美术馆  来源:本站  发表时间:2020-12-16  点击:19949

◎辛尘


马老师与泰州结缘,是在2005至2006年来泰州讲学期间。当时我还在海外游学,归来后也没有询问具体情况。但在其年届退休时其仅是副教授而未予留用,致使这位顶级艺术家过早离岗,未能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。记得一次聊天时,我曾从正面劝慰过他,说:教授副教授不过是份工作而已,真正的艺术家为艺术而生,以艺术立身,凭艺术永存,在艺术的道路上无所谓教授,更没有退休。吴昌硕有什么职称?齐白石想过退休吗?马士达为什么要考虑这些俗事?马老师闻言会心展颜。


 

    而正是那两年奔波于宁、泰之间,马老师在泰州吸引、培养了一批热爱书法篆刻的好苗子,以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爱,他的艺术也随之在泰州扎根了——在其离开泰州十五年后,在其离开尘世八年后,泰州人没有忘记马老师,隆重举办展览纪念马老师,对于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来说,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欣慰呢!马老师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,一定会由衷喜悦,彻底放下那些委屈和郁闷的!

 

   

《贞风千古》是一个充满情义的纪念展。一方面,马老师重情重义,生前从不吝惜为欣赏自己艺术的人书写作品,很少考虑这么做会不会对自己的艺术品市场产生不良影响。另一方面,泰州的玄庐弟子们重情重义,他们精心保存自己所能得到的每一件马老师的书作,奉若珍宝完好无损。这更是一个价值独特的艺术展。一方面,这批作品不是反复推敲、精心打磨的“精品”创作,而是一挥而就的课堂示范或应酬之作,最能真实见出马老师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恒常的艺术水准。另一方面,这批作品不仅幅式多样、书体全面,而且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,包括1970年代、1980年代、1990年代、2000年代乃至2010年代的作品,可以完整反映出马老师毕生的艺术追求心路及其风格演变历程。

 

    反复观摩泰州朋友发来的展品照片,我一次又一次鼻酸泪涌。睹物怀人,眼前这些再熟悉不过的书法笔墨,总是难以遏止地幻化为马老师的音容笑貌。他仿佛就在我们面前,全神贯注地用他粗壮的手指拿捏着同样粗壮的毛笔,或重划、或轻扫,在沉稳的书写过程中时不时“卖个破绽”,获得“意外”效果。他仿佛就坐在我们对面,一边抽烟一边饶有兴致地听朋友们说笑,突然冒出几句精辟的艺术见解,或是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经验讲给朋友听。我以为,马老师之所以不朽,在于他深爱艺术,痴情于书法篆刻,从来没有满足于“旧我”,时刻在警醒自己不进则退,始终不懈地追寻“真我”。就书法而言,马老师最擅长隶书,最著意行书,从19701980年代的平正秀巧,到19801990年代的宽博浑厚,再到19902000年代的险绝超迈,他“书从印出”,书风一变再变,可谓生命不息,探索不止。

 

 

    尽管“身在此山中”,难免被身边的俗务纠缠而生烦恼,但马老师所抱负的艺术家的历史使命,一直驱使着他不为名所累、不为利所限,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敢于置死地而后生,这需要何等的艺术勇气!早期,他以平正秀巧的书风成名于苏南,所以当其求拙求厚、由敛渐放时,引来不少朋友的担忧,但他潜心研究、多方探索,终成一格。中期,他以宽博浑厚的书风享誉全国,所以当其求险求奇、改横变纵时,又招来许多同行的非议,但他毅然决然、锐意前行,独树一帜。晚期,他以险绝超迈的书风开辟当代书坛豪放雄强一路,我深信,如果假以天年,马老师必然会继续求化求脱、由人复天,彪炳书史——因为,正大拙重是其自然之形质,灵变奇险是其追求之精魄,马老师始终在孜孜以求此二者的融合;而非古非今、胆敢独造、汰除人伪、天机自动,才是他的终极理想目标。可惜,病魔过早地夺走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生命!可惜可惜!奈何奈何!

 

 

所以,在我看来,《贞风千古》还是一个艺德教育展。以艺术创造为生命的最高价值和终极追求,不为一时名利所羁绊,放下杂念、矢志进取,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之美德,也是马老师留给我们泰州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愿家乡热爱艺术的朋友们都能通过观摩此展读懂、欣赏马老师的艺术!愿家乡朋友们永远珍惜、珍藏马老师的这批遗墨!愿家乡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们继承和发扬马老师的艺术精神,在独立创造的艺术道路上勇往直前!

海陵辛尘鞠躬  庚子中秋时纽约上州渔溪山中

 

辛尘,本名胡新群,南京艺术学院教授,艺术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,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西泠印社社员。


部分展览作品欣赏


 



Copyright Right © 2014 # Powered By 泰州美术馆苏ICP备14049077号-1

苏公网安备 32120502010162号